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主要生态环境影响为路面施工、桥墩、桥台等涉水施工工序,为减少涉水施工工序对水生生态的影响,本项目涉水施工过程中须做好以下保护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安排好桥墩基础挖掘位置和进度,在限定的施工范围内作业;
(*)桥墩和桥台等涉水施工工序,应尽量避开鱼虾类的主要繁殖育苗季节,安排在**月份河流枯水期进行。
(*)采用钻孔灌注桩、围堰方式施工,使用铁皮将需要进行钻孔灌注的区域设置围堰进行围蔽后再进行施工,在钻孔同时,使用水泵将施工孔中的泥浆水抽出拉走处理;
(*)项目施工过程中禁止向鉴江干流中排放施工废水、生活废水以及施工机械设备清洗废水,禁止向鉴江干流中倾倒施工弃渣、生活垃圾以及其他废物;
(*)在施工区周围设立明显的标志;
(*)加强施工监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保护水生动物。
本项目道路施工过程中采取保护措施如下:
(*)加强用地范围内的土地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合理规划布局,严禁计划外占地,严禁不合理堆放。
(*)该道路建设不设取土场及弃渣场,但在施工过程中会存在临时的建筑材料的堆放问题,为减缓影响,建筑材料临时堆存场所应考虑尽量远离水体及居民区,设置在靠路一侧,并设置围挡、采用蓬布覆盖,周边设置排水沟,防治旱季土料产生扬尘及雨季冲刷物料。
(*)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及时进行景观改造。
(*)项目绿化工程应严格按照《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进行,加强道路绿化植被的营养,使绿化植被起到美化、绿化的作用。
(*)施工过程应做好路面排水工程,对废渣等集中堆置并及时清运,最大程度减少施工期的水土流失。在雨水地面径流处开挖路基时,及时设置临时土沉淀池拦截混砂,路基建成后,及时将土沉淀池推平,进行绿化。
(*)施工结束时,应及时对施工占用场地恢复地面道路及植被。
(*)采取的生态环境防治及修复措施
本方案采用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永久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来设计防治方案。
*)工程措施
①排水设计标准
临时截、排水沟设计洪水标准为**年一遇。
②边坡稳定标准
土质边坡要求小于*:*.*,对于高边坡要求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后,确定边坡分级及每级高度。
③挡土墙稳定性标准
满足抗滑、抗倾覆、地基承载力要求,其中抗滑动稳定系数Ks≥*.*,抗倾覆稳定系数Kt≥*.*,基底最大压应力要小于地基允许承载力[σ]。
*)植物措施
植物措施是指在项目建设内的裸露地、闲置地、区内道路等一切能够用植物措施覆盖的地面所进行的植被恢复和绿化美化工程,包括为控制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造林种草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相关的园林绿化美化工程。植物措施的草种、树种选择要做到适地适生,且以乡土树种为主。经调查,适宜当地的树种较为多样,乔木主要有大叶紫薇、凤凰木、枫香、木棉、黄槐、黎蒴、木麻黄、木荷、大叶相思等;灌木主要有红绒球、夹竹桃花、假连翘、红花继木、胡枝子等;藤本植物主要有薜荔、爬山虎、葛藤、山银花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糖密草、牵牛花、香根草、假俭草、百喜草、百慕达草、黑麦草、蟛蜞菊等。
*、施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
建议在施工期间,结合项目运营期对声环境保护目标的噪声影响,提前做好以下噪声防治措施:
(*)施工区域周边设置不低于*.*m的固定式硬质围栏;
(*)施工现场应采用低噪声的工艺、技术、设施、设备,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如用液压打桩代替冲击打桩,用低噪声施工设备代替传统的高噪声设备;对一些固定的高噪声设备采用噪声控制措施,如搅拌机、线材切割机等设备应放置在远离居民住宅处,并采取有效的噪声屏蔽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以昼间为主。工程位于居民较集中的路段,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施工安排在昼间*:**~~**:**期间进行,中午及夜间休息时间禁止施工;若由于工程需要,确实要进行夜间连续施工的,在取得相应主管部门的批准后,会通过现场公告等方式告知施工区域附近的居民。
(*)要求制定合理的运输车辆行驶路线,避免运输车辆对周边声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制定运输车辆合理的运输时间,避免在夜间及上下班高峰通行;运输车辆禁止超速、超载,禁止鸣笛,出入注意道路两侧居民的安全。
(*)建议施工设备选用符合《土方机械设备噪声限值》(GB*****-****)中噪声限值的设备。
(*)涉及敏感区域路段如需夜间施工应严格遵守如下要求:
①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机械或设备加设降噪措施;
②禁止采取捶打、敲击和锯割等易产生高噪声的作业,装卸材料应确保轻卸轻放;
③实施建材、设备、工具、模具传运堆放,应使用机械吊运或人工传运方式,禁止重摔重放;
④禁止使用气压破碎机、空压机、泵锤机、筒门锯、金属切割机等高噪声机械或设备;
⑤进出建设工地的所有车辆禁止鸣号。
⑥距离居民点较近区域设立临时声屏障以减轻噪声对居民住宅的影响。
(*)加强对施工工地的管理和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教育。
因此,本项目于涉敏感区域路段施工时,休息时间应停止施工,采取严格的措施以减轻噪声对周边居民住宅的影响,建议在施工期间,结合项目运行期对声环境保护目标的噪声影响,提前做好噪声防治措施,在做好本项目施工期降噪措施后,本项目施工噪声对敏感区域的影响不大。
*、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生产废水
①施工废水产生量为*.*m*/d,其中的污染物石油类在自然条件下降解较慢,且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体生物有较大的影响,应当给予控制。施工场地应做好废油及含油废水的收集,临时机修等产生含油废水经沉淀后用于工地洒水降尘和施工回用水,不外排,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施工期暴雨地表径流施工期下雨时会形成地表径流,冲刷路面或临时料堆时,大量悬浮物将随径流进入地势低洼地带或市政管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施工期间暴雨径流造成的水土流失:
①避开雨季施工、分段施工、尽量缩短工期;
②在施工场界设置临时排水沟、沉淀池,暴雨地表径流经排水沟引至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
(*)施工生活污水
施工人员食宿依托项目周边居民生活区,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居民楼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后通过市政管网排入化州市丽岗镇生活水质净化站处理。
(*)桥梁桩基施工泥浆水的控制措施
本项目桥梁施工时,桥梁施工对水质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桥墩施工时产生的悬浮物对水质的影响,根据工程施工方案,本项目涉水桥墩采用围堰施工方式,主要影响在于围堰施工与拆除对河道扰动产生的悬浮物。参考同类项目,围堰的SS释放量为*.*~*.**kg/s,主要影响发生在钢围堰沉水着床阶段,局部SS的浓度达到****mg/L。施工结束后,该影响随之消失。
为减轻对水环境的影响,建议施工单位在涉水施工中:
①水域施工采取钢护筒、钢套箱施工法,将施工区域和水域隔离,防止施工污染物进入水体。施工结束拆除钢套箱时,应对套箱内施工区内部进行清理后再实施拆除。②优先选择在枯水季节(**月~次年*月),桥梁施工采用循环钻孔灌注桩施工方式,使泥浆循环使用,减少泥浆排放量。③为避免和减少桩基施工现场地面径流形成的悬浮物污染,在桩基施工现场修筑截水沟,将施工产生的泥浆水引至临时沉淀池,泥浆水经混凝沉淀处理后的上清液排入市政管网。下层泥浆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沙沉淀物于泥浆池沉淀池内蒸发,自然脱水固化,晒干后与其他弃土一并调配给近建设项目回填综合利用,或者运往指定消纳场进行处置。同时,在靠近地表水体路段施工时不得进行表土堆放,施工时应修建截水沟,防止施工废水流入地表水体;严禁向地表水体内倾倒,在地表水体附近设置档防设施,并优化施工工艺,防止施工期砂石等进入水体。④根据施工方案,本工程围堰施工选择在枯水期,河道水量较小,本工程施工不会影响水流的宣泄,故不会对河道上、下游水域的水文情势形成明显的影响,围堰施工期选择在枯水期进行施工,因此施工期对河道水文情势的影响是短暂的,随着项目建设投入运行后,原河道水文情势的变化将得以恢复。
(*)降雨地表径流化州市降雨量充沛,特别是夏季暴雨易对施工场地的浮土造成冲刷,造成含有大量悬浮物的地表径流水污染周围环境,严重时可导致堵塞市政排水系统,但是根据茂名市其它市政道路建设的实际经验表明,只要本工程施工单位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在施工场地挖雨水排水明渠,明渠末端设置沉淀池,经沉淀后排入就近雨水管网,则本工程施工期的地表径流水不会对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本工程在暴雨、大雨期间暂停施工,无降雨时段施工废水产生,故无需对施工废水进行处理回用。施工单位只需做好现场围蔽及采取其他防止雨水冲刷的措施,并在施工场地建设临时的雨水导排沟、导排沟末端设置沉淀池,暴雨径流经沉砂后引至附近雨水管网排放,可以避免雨水横流现象,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本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对地面水的排放进行组织设计,严禁乱排、乱流污染道路和环境。建议本工程施工期间采取以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①首先施工期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期应避开雨季,同时做好施工期排水设计。项目工程量较小、并且采用分段施工,对施工机械加强管理,避免施工机械不规范施工,不在现场冲洗施工机械,避免产生含油冲洗水对周围产生影响。
②定期清洁建筑施工机械表面不必要的润滑油及其它油污,对废弃的用油应妥善处置;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避免施工机械在施工过程中燃料用油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对施工期废水作沉淀处理后进行回用。
③施工现场机械和设备在清洗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主要污染物为SS和石油类,可在施工场地建立沉淀池,以收集冲洗车辆、施工机械产生的废水,经沉淀池预处理达标后回用于施工场地降尘,严禁直接排入水环境。
④建筑材料堆放要采取遮蔽措施,防止降雨冲刷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污染。
在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上述的污染防治措施,并做好预防大雨、暴雨的应急预案,可将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施工期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为减少上述无组织废气对周围大气环境、环境保护目标和施工人员健康的影响,结合《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以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设单位应采用如下措施:
(*)对施工现场实行合理化管理,使砂石料统一堆放,水泥设专门库房堆放,并尽量减少搬运环节,搬运时做到轻举轻放,防止包装破裂。
(*)土方开挖时,对作业面和土堆适当喷水,使其保持一定湿度,以减少扬尘量。而且开挖的泥土和建筑垃圾要及时运走,以防长期堆放表面干燥而起尘或被雨水冲刷。
(*)运输车辆应完好,不应装载过满,并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沿途抛洒,并及时清扫散落在地面上的泥土和建筑材料,冲洗轮胎,定时洒水压尘,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同时,控制施工运输车辆的车速小于**公里/小时,以减少道路二次扬尘。
(*)应首选使用商品混凝土,因需要必须进行现场搅拌砂浆、混凝土时,应尽量做到不洒、不漏、不剩不倒;混凝土搅拌应设置在棚内,搅拌时要有喷雾降尘措施。
(*)当风速过大时,应停止施工作业,并对堆存的砂土等建筑材料采取遮盖措施。
(*)使用合格的施工与运输车辆,保证车辆尾气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对排烟大的施工机械安装消烟装置,以减轻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及分工方案的通知》(粤办函[****]***号),建设单位应确保落实施工现场围蔽、砂土覆盖、路面硬化、洒水压尘、车辆冲净、场地绿化“六个***%”防尘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a、建筑施工场地***%围挡:做到文明施工,利用合适的材料,将工地与外界隔离,实行屏蔽作业,配置工地细目滞尘防护网,缩小施工扬尘扩散范围,做到施工场地***%围蔽。
b、工地路面***%硬化,施工现场长期裸土***%覆盖或绿化。在施工工地的出入口、材料堆放区、材料加工区、主要通道等区域进行硬底化,并安装喷淋设备等扬尘污染防治设施。
c、工地上堆放的砂土、土方及建筑垃圾等易产生扬尘物质采取覆盖防尘网或防尘布密闭处理,配合定期喷洒粉尘抑制剂、洒水等措施,并及时清运渣土和建筑垃圾,工地砂土不用时***%覆盖,施工现场的土方应集中堆放,***%采取覆盖或固化等措施,运输弃渣的自卸汽车在装渣后应按规定配置防撒装备,装载不宜过满,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散落。
d、工地车辆出入口应当设置洗车场地和沉淀池,配备高压冲洗水枪,安排专人保洁,保证出工地车辆***%冲净车轮车身。
e、施工作业***%洒水:土方作业施工、拆除工程等易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必须采取喷水降尘措施。根据扬尘污染程度设置相应的喷雾设备或者洒水降尘。洒水降尘的时间安排根据施工现场扬尘情况,每天安排洒水不少于*次,洒水沿施工道路进行,扬尘较多、遇重污染天气时以及每年**月至次年*月应安排*次以上;场内道路车辆流量每**分钟高于*次的路面,维持整段路面湿润。
(*)施工设备和运输车辆燃油废气
桥梁施工过程用到的施工机械,包括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等机械,这些机械以柴油为燃料,运转时会产生燃油废气,车辆运输物料过程也会产生燃油废气,主要污染物均为NOx、SO*和烟尘等,一般情况下废气量不大,影响范围有限,故可以认为其环境影响比较小,可以接受。
通过严格落实以上扬尘污染的防治措施,项目施工期扬尘的不良影响能被控制在较小范围、较轻程度,不会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和植被正常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
*、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
(*)对于施工期固体废物应集中处理,及时清运出施工区域。
(*)对于由施工人员产生的较集中的生活垃圾,设立垃圾分类收集装置,并定期清运。对于由施工人员活动产生的分散垃圾,除对施工人员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外,也应设立一些分散的小型垃圾收集器(如废物箱),并派专人定时打扫清理。由于生活垃圾含有较多的易腐烂成分,必须采取密封容器收集,以防止下雨时雨水浸泡垃圾,产生渗滤液,影响周围大气环境。
(*)施工期少量的危险废物交有资质的部门处理。
(*)施工期间,对于运送散装建筑材料的车辆,必须按相关规定用篷布进行遮盖,以免物料洒落。
通过上述措施,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可得到妥善处理,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风险防范措施
(*)在道路的规划与设计中应注意线形的设计,例如直线的长度限制,直线与圆曲线、缓和曲线的合理搭配与协调比例,道路线形是否顺畅、自然,线形与环境或景观协调,路面的纵坡以及变化应适宜,应尽量避免反向曲线或在反向曲线中加入足够长的直线段,尽可能使视距增大,使得驾驶员心理反应良好。在视距不够的路段应设置警示标志、限速标志等;
(*)施工过程中要保证路面的平整度、粗糙度以及抗滑度适中;
(*)在某些特殊路段,应提高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标准,例如对于护栏(防撞栏)应采取加高和加固措施。同时应提高中央带和视线诱导标志的设置,以及照明设施、道路标志、路面标志和警示标志、限速标志或醒目的多条警示标线的设施设计标准;
(*)在敏感路段,应提高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标准,例如设置视线警示标志、限速标志、醒目的多条警示标线的设施设计标准、针对敏感路段建设“三面光”排水沟,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注意施工废水的导流工作,避免施工废水直接或间接排入附近地表水。
通过上述措施,本项目施工期环境风险较小,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二、运营期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运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运营期路面雨水径流是造成周边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形式,可能携带路面扬尘、尾气排放物及汽车漏油等污染物进入水体。但汽车尾气的排放物通过地表径流对水环境质量产生的影响极小,除非发生强暴雨,否则地面很难形成径流。因此,该项目周边通过降雨形成的径流将降落在路面上,并通过路面和路面设置的雨水排水系统进入雨水管网,不会对项目所在区域雨水收集处理系统产生新的水量及水质的冲击,对周围水环境质量影响不大。
运营期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建议如下:
(*)本工程桥面雨水通过桥上横坡流至桥面泄水孔集中排放。
(*)对路面、桥面的垃圾定期清理打扫,避免桥梁上的垃圾进入附近水体。
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运营期间路面径流雨水将不会对周边地表水水环境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运营期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运营阶段,对空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的影响。机动车所含的有机化合物约有***~***多种,但主要以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为减低汽车尾气对道路周边大气环境的影响,本环评建议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①道路管理职能部门可设置环保标志,禁止超标机动车通行(例如黄标车)。
②降低路面尘粒。及时清扫路面,降低路面尘粒,由于路面扬尘来自沉降在路面的尘粒,减少尘粒的数量可降低相关大气污染源强。
③建议规划部门将新规划的第一排建筑物尽量向后退缩,与道路保持一定的距离,缓解机动车尾气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
④支持配合当地政府搞好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是一个区域内或一个城市的系统控制工程,因此,道路管理部门应积极配合项目所在地政府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共同搞好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
⑤道路管理职能部门可及时按照《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第六阶段)》(GB*****.*-****)等标准,禁止超标机动车通行(例如黄标车),这可有效遏制环境空气污染源。
在采取以上措施后,可最大限度地降低道路汽车尾气对周边大气环境的影响,不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运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
为了降低道路交通噪声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控制污染,减少噪声危害,有必要采取防护措施进行积极的治理,同时针对本项目具体特点,提出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如下:
(*)路面采用改性沥青低噪声路面,这样可以降低机动车行驶时产生的噪声*dB(A)左右,对高速行驶的车辆最有效。
(*)设置限速标志,严格按道路规划控制车速,车辆禁鸣喇叭。加强道路的维修保养。
(*)限制高噪声型号车辆进入,避免堵塞,减少刹车、起动的次数,从而降低由起动、刹车引起的噪声;及时进行道路检查,减少非正常摩擦产生的噪声辐射。
(*)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减少交通噪声影响。
(*)若不具备采用户外降噪措施条件,或采取户外降噪措施后声环境保护目标仍受交通噪声影响较大,可考虑采用安装机械隔声通风窗等户内降噪措施,降噪效果应以保障昼夜日常生活及休息为最低要求。
具体见声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运营期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
营运期间沿途车辆及行人丢弃在路面的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扫,项目固体废弃物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周边人为活动较为频繁,受人类活动干扰,评价区内已不存在大型野生动物,陆生动物种类、数量均较少。
加强道路周边控制带、中央分隔带及人行道的绿化建设。立体绿化可选用本地常见植物,有利于周边生态景观的提升,美化环境,降低路面交通尘埃和噪声。
因此,运营期项目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明显不良影响。
*、运营期环境风险保护措施
本工程属于桥梁工程建设,项目本身不存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中列明的危险物质,且《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生产、使用、储存(包括使用管线运输)的建设项目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故(不包括认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的事故)的环境风险评价,此导则中没有对道路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进行相关的要求和规定。
一般物品运输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时,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但如果运输石油、化学物品等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的车辆发生翻车或爆炸等突发性事故时,其造成的污染有时甚至是灾难性的。这种情况虽然极少发生,却也不能彻底排除。因此,必须具有高度的警觉性来加以预防这种事故的发生。如发生事故现场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如下污染:
①当车辆发生事故时爆炸燃烧,会给事故现场周围的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亦可能对周围居民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②当车辆发生翻车或泄漏时,将对事故周围地表水环境、环境空气及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上述两种情况所产生的环境风险的影响范围与危害程度取决于事故车辆大小、运量、运输物质性质、泄露量及事故发生地点的环境敏感度、扩散性等多种因素。具体情况难以给予准确的预测。但事故污染的后果往往比一般性污染后果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从各个环节预防这种事故的发生。
(*)交通事故预防措施
①加强管理,严禁各种泄漏及散装载重车辆上路,防止散失货物、污染物排放和发生交通事故;
②应严格执行危险品运输的有关规定,办理有关危险品准运证,运输危险品车辆应有明显标志;
③本项目为桥梁,危化品运输车辆、总质量*.*吨(含)以上的大中型货车禁止通行。
(*)营运期风险防范措施
运营期的风险主要是指交通事故和由此而引发的危险品的泄漏等事故。因此消除和减缓由于危险品泄漏等事故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一定的防范及应急措施:
①在本工程道路两端设置警示牌、标志牌,提醒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限速、安全通行等字样;
②设置完善的路面雨水收集系统,本工程道路运营管理部门应加强路面排水系统的日常管理维护,确保管道畅通,配合水务部门加强控制闸门的检查维护。
①镇安桥安装防抛网
桥护栏上安装*.*m高防抛网,防止车辆抛洒废物至水体。
②桥面径流收集管
本桥梁径流收集系统收集范围为桥面的初期水量。根据跨越敏感水体的情况,路线的纵坡,确定桥面径流收集范围和排水的流向,一般桥背面设PVC管收集至桥头,然后通过竖向排水管收集至市政雨水管网中。
⑤道路交通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事故应急反应预案,完善报警响应制度。一旦发生事故,则采取应急措施,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管理单位同时应常备各类事故应急防护处理的设备及器材,如应急防护处理车辆、围油栏、降毒解毒药剂、固液物质清扫回收设备等,以保证应急抢险的需要。
⑥在运输途中万一发生燃烧、爆炸、污染、中毒等事故时,驾驶员必须根据承运危险货物的性质,按规定要求,采取相应的救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应及时向当地道路运政机关和有关部门(如公安、环保)报告,共同采取措施消除危害。总之,运营期对危险品运输应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加以防范,建设单位按本评价落实相关风险防范后,可在最大限度上减轻事故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采取上述防治措施后,本项目运营期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