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号提案答复的函
张力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打造长三角绿色菜园子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聚焦“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认真落实省“***”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六一战略”实施,紧扣“*+*+N”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路径,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市累计建设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家,上半年累计销往沪苏浙地区农产品***.**万吨,销售额***.**亿元。
一、聚焦发展重点,进一步健全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体系
一是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围绕《亳州市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年)三年实施规划》《亳州市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年任务清单,细化分解至季度,按季度推进工作落实。成立市绿色食品产业小组和工作专班,统筹谋划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会议等开展专题调度*次,各县区已累计召开县政府常务会、专题会等会议**次,推进项目建设。二是出台扶持政策。市级出台《亳州市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条措施》,将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纳入财政资金支持范围,扶持基地做大做强。稳步推进建设基金规模均为**亿元的绿色食品市级产业基金、利辛县产业基金和*.*亿元的蒙城县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指导县区出台“牛十条”“苔干十条”“朝天椒十条”等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成功创建国家级亳药产业集群、国家级(大豆)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农产品加工强县,****年国家、省级支持我市涉农资金**.*亿元。三是强化金融保障。开展金融支持产业行动,从农产品种植端、产业设施配套端、加工制造端三方面,对土地流转、种植成本、社会化服务、管理销售、园区配套等予以资金支持。创新“银行+保险公司+徽牛云科技”模式,已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贷款额度累计****余万元。四是探索特色保险。引导农险经营机构创新推广中药材溯源保险、优质农产品品质保证保险、价格保险、收入保险等,特色农产品保险险种已达**余个。成功在利辛县落地全国首单创新性肉牛“保险+期货”项目,保障金额****.*万元;开出全省首单“惠牛保”全产业链菜单式保险,为主体提供***万元风险保障。五是强化用地保障。优化农业用地布局、拓宽项目用地渠道,为全市***个村预留设施农用地地块****块,共计*万余亩。今年以来,已为**家农业经营单位和个人办理设施农业用地备案***亩,为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建设提供用地支撑。
二、强化产业集聚,进一步推进绿色食品和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聚焦产业主攻方向。聚焦“*+*+N”主攻方向,打造主导产业,加快建设结构合理、链条完整、布局优化、规模巨大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明确县区产业发展重点,谯城区重点打造“食药同源食品+花茶”产业,涡阳县重点打造“精品粮油+调味品”产业,蒙城县重点打造“肉牛+蔬果”产业,利辛县重点打造“肉牛+菌菇”产业,亳州高新区重点打造“白酒+保健酒”产业。上半年,全市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亿元,增速**.*%。二是强化项目招商引资。建立“市领导领衔+专班跟踪+定期调度”推进机制,市、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对重大项目亲自洽谈、顶格推进,今年以来,市、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外出招商**次,重点对接复星国际、元气森林、蜀海集团等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头部企业,形成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的局面。目前全市绿色食品产业新增项目**个,投资额***.*亿元。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加强龙头企业服务指导,助力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全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亿元,同比增速*.*%,分居全省第*位和第*位。四是延伸产业链条。围绕生猪、肉牛、肉羊、家禽、蔬菜、瓜果、粮油等*个行业,筛选“产业盟主”**家,有效促进企业由“单兵作战”向“抱团发展”转变,实现延链补链强链。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新农人协会,首批吸纳会员***个;培育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建立农产品加工“规上、临规、拟退规”企业库,已入库企业***家。
三、着力培育品牌,进一步增强产品品质和品牌影响力度
一是培育绿色有机农产品。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发挥我市优势农产品资源禀赋,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为重点,挖掘和培育认证主体,组织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认证。截至目前,我市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个,全市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达到***个。二是开展“皖美农品”品牌创建。开展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创建,组织产品进驻高速服务区“皖美农品”专区,全市现有“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个,企业品牌*个,产品品牌**个。三是强化质量安全监管。集成推广农业绿色技术,统筹抓好化肥农药“两减量”、秸秆粪污“双利用”和农药包装物废弃农膜“双回收”等工作,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畜禽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率分别达**.*%、**%。落实承诺达标合格证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推进各级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全市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以上,为我市农产品进入长三角市场提供安全保障。四是拓宽农产品产销渠道。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全市培育农村电商经营主体****余个,农产品网络销售额***亿元,亳州市“快递+花草茶”连续多年获评“全国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发挥“亳品汇”名优特产营销品牌作用,打造产加销链条,组织赢财牛肉制品等优质企业产品加强与东方甄选等头部直播电商平台合作,开展专题销售活动,帮助企业提升影响力、拓宽销售渠道,全市共组织参加省级以上各类展示展销活动**次,遴选参展企业***余家,展示产品****个(次)。
四、推动科技赋能,进一步提高技术支持和人员素质水平
一是开展招才引智活动。持续开展“亳揽英才 智汇药都”活动,市政府领导先后带队赴农业院校开展人才、技术招引,招引绿色食品产业人才***余人,推动人才技术赋能绿色食品产业。持续开展“政企面对面解难题”“项目要素会商协同办”“六找一接”等活动,定期会商会办在谈项目和签约未开工项目,市、县累计开展银企、产需、招工等要素对接活动***场,召开企业家恳谈会*场次,接待、走访企业***家,收集诉求问题****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用地***.*亩、用工*.*万人、融资*.*亿元。二是开展科研院所合作。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从高校科研院所、当地种植大户、技术能手等中选任****名科技特派员,拥有省级科技特派团*个,省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个,做到科技特派员一村一员,服务行政村全覆盖。积极对接省内外及沪苏浙等地区农业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与江南大学合作匹配食品产业技术需求**项,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合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三是开展专业人才教育。深入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定向培养制度,委托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培养基层农技推广人才,今年以来,全市定向培养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名。四是开展新型主体培训。聚焦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组织学员参加省级农业经理人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大力培养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专业人才。全市已培训高素质农民*.*万人。其中:管理型人员*.*万人、专业生产型农民*.*万人、技能服务型农民*.*万人。
五、下步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六一战略”,以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和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坚持“种养一块抓、粮肉一块抓、头尾一块抓”,下大力气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科技创新为重点,转变发展方式。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体,开展联合攻关,构建“科研试验基地+区域示范基地+基层推广服务体系+农户”的链条式产品研发和农技推广新模式,从源头上推动种植养殖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
二是以精深加工为重点,做强产业集群。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线,聚焦“药食同源”预制菜、白酒及保健酒等细分赛道,实施“扶优育规”工程和“大树培育”行动,推动肉牛产业“三七百”计划,着力打造“*+*+N”绿色食品产业集群雁阵,推进绿色食品全产业链建设,实现有头有尾、首尾呼应。
三是以皖美农品为重点,强化品牌建设。培育认证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开展“皖美农品”品牌创建,做强“亳州养生”等公共品牌,用好“亳品汇”名优特产形象店和阿里巴巴“亳州中药材”“亳州养生茶”特色专区,提升农产品品牌溢价能力和市场影响力。
感谢您对我市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办复类别:A类
联系电话:****-*******
亳州市农业农村局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