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商方: 青岛理工大学
(二)招商标的情况:
*.科技成果简介:
(*)在充分考虑上述降温方法利弊的基础上,通过岩土工程、隧道工程、暖通工程和生物工程等多学科交叉,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种以毛细管为前端换热器的地铁隧道环境控制技术。不同于传统的空调技术,该技术将毛细管换热器埋设于地铁围岩中作为前端换热器使用,由于其具有占地面积小,抗弯折,承压高等特点,可方便灵活的与地铁施工相结合。此外,与传统地埋管换热器相比,本技术采用的毛细管换热器具有单位面积换热量大的特点,可快速的吸收围岩中的废热。将毛细管前端换热器与热泵技术相结合,进而形成地铁源热泵系统,该系统将地铁废热品位提升后,可进一步用于地上建筑的供热。此外,通过合理的配置末端冷热用户,并制定相应系统全年运行策略,可实现地铁围岩全年冷热平衡,进而彻底解决地铁在长期(*** 年)运行过程中的“热堆积”问题,实现地铁的可持续高效安全运行。
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青岛地铁灵山卫站示范工程,整个示范工程将于 **** 年 * 月投入运行。该项地铁废热源综合利用技术,“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青岛理工大学官网”等媒体均有报道。
(*)创新点及性能指标
①“技术崭新”。该技术结合岩土工程、隧道工程、暖通工程、生物工程等多学科特点,创造性的将毛细管换热器与热泵技术相结合,将毛细管作为前端换热器埋设于地铁隧道围岩中,利用热泵技术进行隧道围岩温度的控制,进而控制隧道内的热环境,是一项崭新的节能技术,在国际、国内尚属空白。
②“变废为宝”。该技术以地铁隧道废热为热源,通过热泵技术提升其品味后用于地上建筑的供热,即解决了地铁隧道“热堆积”问题,又为地铁沿线建筑提供了热量,实现了能量的高效利用,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
③“安全高效”。由于地铁隧道位于地下恒温层内,其全年温度波动非常小,是天然的稳定的热源,且由于地铁隧道废热的存在,其热品味较传统地热高。该技术将毛细管前端换热器埋设于地铁隧道围岩中,热泵系统源侧蒸发温度相对稳定,显著的提高了系统冬季运行性能。实测显示,系统冬季系统的 COP 值可以达到 *.* 以上。
*.拟转化方式:技术服务。
(三)招商价格:面议
(四)交易组织方式:
项目征集到一个意向合作方后,转为正式挂牌项目交易。
投资者如有合作意向,请联系临沂市技术成果交易中心办理登记手续。